“泥泥狗”是淮阳太昊陵“人祖会”中泥玩具的总称,是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。7月2日,财政税务学院泥泥狗调研团一行8人来到淮阳,探寻传统手工艺品的根源、现状及其保护措施。
队员们从当地居民那里了解到泥泥狗的发展根源——“伏羲与盘瓠”的神话,大意是有狗称“五色犬”,被扣在金钟内,变成人首狗身,即伏羲氏也。据摊主、卖家讲述,泥泥狗的销量并不是很好。能当做小孩子玩具的泥泥狗,并没有引起太多年轻人的关注,大多数人买它就是图个新鲜,根本不了解其中寓意。
告别了卖家,队员们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泥泥狗作坊——任国伦老人的家。这位6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泥泥狗的老人,对泥泥狗有着深厚的情感。大到外形,小到细细一笔,他都不愿使用模子,只为保留泥泥狗的那份灵气。在那里队员们倾听了有关泥泥狗的故事,参观了作坊室、展品室,领略了制作泥泥狗的全部工序,增强了大家对这门传统手艺的好奇心。
谈及对泥泥狗的保护,老人担忧地说:“我的身体越来越差了,不可能一直捏下去了。捏泥泥狗是个专业活,费时又费心,如今村里捏的老人越来越少了,年轻人大都嫌费事、挣钱少,不愿干”。如今对于泥泥狗的保护可谓杯水车薪,仅凭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,很难避免技术失传的悲剧。结合现状,队员们提出了两点意见:第一,要积极扶持泥泥狗彩塑艺术制作群体,吸引一批青少年参与,认识和制作泥泥狗,让泥泥狗传承和弘扬下去;第二,相关部门可以兴办一些泥塑教育培训机构,引进创新设计人才,提升泥泥狗的形象和设计包装,争取更大的销售市场。
泥泥狗的保护和传承能够让这项优秀的文化遗产不断延续,永不褪色。相信只要我们走进泥泥狗,关注泥泥狗,就能发现它的魅力和能量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,做泥泥狗再发展的亲历者、见证者和推动者,让优秀文化永不褪色、历久弥新!